拉米:中国和欧洲双方必须找到自己的道路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布联合公报,向世界宣告两国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掀起了强烈的国际舆论,被西方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60年后的今天,中法两国元首一致同意要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得更加牢固和富有活力。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作为拥有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中国和法国将携手促进文化文明间的相互尊重与包容,在世界人民心中播撒和平的种子。
CGTN欧洲分台在庆祝中法建交60年之际,推出融媒体系列《遇见——法国篇》,讲述为中法双边关系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故事,而其中,便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帕斯卡尔·拉米。

作为法国乃至欧洲最资深的政治家之一,帕斯卡尔·拉米在2005至2013年间担任了两届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在这期间,他目睹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这些国家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的深远影响。
拉米与中国的不解之缘要从1986年说起。那时,作为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办公室主任的拉米陪同德洛尔访华。拉米回忆起当时北京街头满是自行车,汽车非常罕见,谁能预料到几十年之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然而,拉米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关于它飞速发展的经济。
“当今时代,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现代化、充满活力并不断发展的成功的经济大国,”拉米在巴黎办公室接受CGTN欧洲分台专访时谈道,“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历史悠久的文明,中国有着不可思议的历史、艺术和文学。”
今年77岁的拉米身兼数职,并仍然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他同时还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特聘教授,成为继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和让-皮埃尔·拉法兰这两位法国前总理之后,又一位在该学院任教的国际著名政治家。拉米表示,在中国任教的经历向他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全新窗口。

拉米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担任特聘教授
“同样是一个小时的上课时间,教中国学生让我觉得更不轻松,因为他们更加渴望向我学习知识,觉得‘这位教授知道我需要掌握的知识,我得汲取他所有的学识’,”拉米笑着说道,“这些学生坚信他们的生活将比他们父母的更好,只要你有抱负,未来就会更好。中国在不断发展这个观念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一个里程碑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米曾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入世”的全过程。当年,在担任欧盟贸易代表时,他曾促成欧盟和中国就“入世”问题达成双边协议。
“我认为当时谈判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时任总理朱镕基与我的会谈,我对他怀有非常崇高的敬意,”拉米表示,“谈判是一项你把底牌隐藏到最后一刻的博弈。这有点像打扑克,谈判一直持续到谈判者最后摊牌才得以结束。”
“当朱镕基对我说‘这项条件我不能接受’时,我回答道‘虽然您不情愿,但您不得不接受,因为同您一样,我也不会改变我的立场。’”拉米回忆道。

拉米在2005至2013年间担任两届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中国“入世”谈判的艰难程度在世界谈判史上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正式递交复关申请起,一谈就是15个春秋。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的一声槌响,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入世的捷报。木槌落定只在一刹那,会议审议仅有几分钟,却凝聚着中国15年“复关”“入世”的艰辛与汗水。
“中国的确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我认为它成功了,”拉米评价道,“由于中国比其他国家付出了更大的‘入世’代价,中国也从贸易开放中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利益。”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更是惠及世界的历史大事件。入世以来,中国始终高举多边贸易旗帜,不断地向世界发出“开放强音”,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所经历的这段高速增长期的持续性和持久性,”拉米表示,“数亿中国人民因此成功脱贫,加入世贸组织使得中国教育水平提高,并且推动中国在附加值和技术层面稳步提升。”
拉米充分肯定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总体表现。他评价说,在总体上,中国很好地履行了入世谈判中的承诺并执行了世贸组织的贸易政策。如今,中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一切都让拉米印象深刻。

拉米在上海黄浦江边
然而,中国在发展的同时还得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剧烈演变和冲突动荡,去全球化主张不绝于耳。全球化的前路究竟如何?
“我认为世界并不会走向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会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拉米表示,“当今时代,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平衡正在发生变化,世界上某些地区的安全性会得到提升,但或许会以经济一体化程度降低为代价。我认为世界经济体并不会分化,我们只会面临一个不同的全球化,并且全球一体化的速度会减缓。”
过去的一年,中欧关系在巨变的世界中密切互动、快速发展。双方十多次高层会晤空前频繁,尤其是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增进了政治互信。在经贸关系上,中欧贸易额继续高位运行,2023年底中国对欧盟5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人文交流。
“中欧未来的稳步发展需要双方建立起独一无二的伙伴关系,并且该关系基于承认双方的分歧。这才是真正的起点,”拉米表示,“就像在谈判中一样,我们必须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试着去理解对方是如何看待当前情况、如何看待你。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向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关系又近了一步。这必须是双向的,我们中欧双方必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来源 | CGTN